邱梓轩课题组|Qiu's Laboratory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森林年度生长量是森林质量的第一指标

作者:冯仲科

描述森林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经营状态的参数很多,如单木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等,林分的树种组成比例、平均胸径、平均高、密度、蓄积量、生长量等。如果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去看森林作用,净初生产力、碳储量等都是重要的参数。至于对一个国家或区域,反映森林数量的如林地面积或覆盖率、蓄积量或单位面积蓄积量,反映森林质量的如生长量(年度单位面积生长量)、树种组成比例、平均郁闭度、平均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等,当然数量和质量也是对立统一的,不好绝对地说哪一个指标一定是数量或质量。具体到一个地块(小班),就有立地条件和地位指数的评估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团队协同国家林草局规划院历经三年时间,应用九期连清数据建模,结合机器学习,实现了我国主要树种胸径生长量预测和每一地块生长指数λ的评估,统一了基于全国地理位置、海拔、地形地势、土壤、降雨量、平均气温多因子关联的定量表达,制作了全国地块生长指数λ图及基于λ的全国主要树种生长表。

现实中,我们对陆表任一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很看重、很敏感,却对森林年度生产量很不在意,许多林业资源管理部门也都说不清楚本地区年度森林生长量总量和单位面积的年度生长量到底是多少。大家知道蓄积量是每年积累的结果,而生长量则是年度新增的结果,用农业来比照,蓄积量是长期粮食产量的总和,生长量则是年度粮食产量,反映农业生产质量亩产是第一指标,那么反映林业质量每公顷年木材生长量当然也是第一指标,我国林地平均年度生长量仅为林业发达国家如德国的59%,2018年全国森调林种—龄组—生长量结果如下:

全国乔木林各林种每公顷年均生长量

QQ图片20210413212343.png

森林生长量与森林的固碳释氧等能力成正比例,我国的现实地理国情和人口众多决定了不能以增大森林面积去发展林业,相反如果从培育优质林木种质资源、精准经营管护上下功夫,我们的生长量提升是有巨大空间的,这方面上海、山东都有很成熟的经验,我们林业人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让一亩林地产出比过去多一倍的木材变成两亩林地的产出。

其实森林生长量并不难以测定,精准林业团队研建了微样地(5棵树法)协同电动生长锥区域生长量监测平台,可以在几周内测定一个县域的年度森林生长量。

我国生长量偏低的原因除了经营粗放外,还有一个就是密植,为快速完成成林成景的造林绿化任务而为之。高密度的林分通风透光差,营养不够,能活出有点景观效果就不错了,这种密植其实也是一种浪费!我们期待加强林地生长量的评估和管理,优化龄组格局,调控径阶密度,实施精准管护,全面提升中国森林质量。